2018年,湖北省第十五届运动会从10月8日启幕,到10月14日正式闭幕,为四年来的努力和付出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
一次盛会,相聚虽时短,影响却绵长。市委书记、市长董卫民曾提出,举办省运会是黄石的一次重大机遇,通过重大节会举办,可以促进体育产业等现代服务业蓬勃发展,是引领城市转型的最好引爆点;可以倒逼城市面貌、功能和产业发展发生深刻变化,是打好三大攻坚战、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省运会32年后再次在我市举行,是复兴黄石的重要标志。
借助省运会,黄石公共体育设施建设水平得到了飞跃发展,城市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全市人民崇尚健康热爱运动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这是一座城市的印记:敢闯敢干的黄石人用一场盛会的成长改变了一座城市的发展。
新体制:组织完善体现城市担当
本届省运会,涉及62个大项比赛在我市举办。分散阶段的比赛时间持续长达约六个月。仅省运会开幕式到闭幕式之间集中比赛阶段,我市接待人数就达2万人以上。这对一座城市来说,是场“硬仗”。
作为市委、市政府“一号工程”,省运会黄石筹委会自成立以来,按照举办一届“安全、精彩、绿色、惠民、难忘”的盛会的目标要求,将筹办工作作为黄石重点任务来抓。
我市先后成立省运会黄石筹委会、黄石组委会明确组织体系,抽调专人集中办公,设立“一办九组(处)”和6大赛区系统推进。并实行筹委会(组委会)领导下的组长负责制、赛区指挥长负责制,做到专班专人协调推进各项筹备工作。围绕37个场馆、62大项赛事明确赛事目标,分别按月度、赛区、赛场、赛事类别梳理赛事需求,制订了赛事服务保障流程图,确保赛事无缝对接、闭环运行。
筹委会(组委会)坚持自上而下顶层设计和自下而上解决瓶颈问题有机结合的工作原则,紧盯省运会供需对接平衡,突出赛前准备、迎宾接待、赛事保障、赛事组织、赛事信息发布等五大板块,构建“六大体系”保障优质服务。
构建市、县(市)区两级服务保障体系,初步摸清接待宾馆、酒店、交通车辆运力情况,细化了各地代表团、裁判员来黄到离黄期间的服务流程,建立了全市统筹的车辆调度机制,努力提供周到细致的服务。制订了省运会安保维稳总体方案,积极开展了“除隐患、查违法、强共治、保安全、迎省运”专项整治等行动,努力为省运会营造平安稳定的环境。以赛场为中心,通过后勤保障工作专班、牵头部门工作专班、属地工作专班、成员单位工作专班联动,构建了水电气、通信、食品卫生、医疗等保障机制,责任落实到人。
作为此次省运会竞训办赛组的主要部门,市体育局承担了青少年类和群众体育类各项比赛的备战和竞赛组织工作。在备战方面,制定实施方案,明确目标任务,有条不紊推进各项备战工作。整合全市资源,将省运会参赛任务划分至市体校等11家单位,推动形成“市队校办”“市队协会办”训练模式,将每个项目落实到具体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同时,出台《黄石市竞技体育奖励办法》,研究制定青少年体育项目(训练基地)考评办法,充分调动了训练人员的积极性。鼓励各项目积极输送后备人才到省优秀运动队集训,以赛促训,不断增强队伍实力。在竞赛组织上,详细制定工作方案,统筹竞赛时间和场地安排,落实竞赛场地要求和器材清单,不断探索办赛模式。良好的竞赛组织能力和高标准的服务保障水平得到组委会和参赛代表队的一致好评。
全市公安机关坚持“平安省运和谐省运”的工作理念,交巡警、特警、治安等警种各就各位,各司其职,为省运会安保交通等工作付出了辛勤的汗水;市食药监局进一步强化措施、落实责任、细化标准,为“全方位、全过程、全角度、全覆盖”交出保障省运会食品安全的满意答卷;作为省运动员村的湖师大文理学院内外多家单位联合为运动员的安全和服务保驾护航……正是全市相关责任部门和单位的用心保障,供水供电、交通消防、食品卫生、社会稳定等各项保障工作才得以顺利开展,守住了人身安全、演出安全、交通安全、设施安全、生产安全、社会安全的底线,把本届省运会办成一次安全、精彩、绿色、惠民、难忘的盛会。
新面貌:场馆变迁落实“省运惠民”
10月8日晚,大冶湖畔的黄石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华灯绽放、流光溢彩,场内已是人声鼎沸、座无虚席,掌声、欢呼声汇聚成一片欢乐的海洋。
在这场开幕式盛典中,在96榀灰白色钢结构主桁架的包裹下的奥体中心体育场犹如一朵巨大的白莲绽放光彩,带给全省人民眼前一亮的惊叹。
黄石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南邻大冶湖、东接汪仁镇,毗邻黄石园博园,拥有“一场两馆”,位于大冶湖生态新区核心区,是此次湖北省第十五届运动会的主场馆。项目总投资为16.99亿元,建设有主体育场、全民健身馆、游泳馆、中间连廊及平台层配套设施、室外训练场地、滨水景观绿地、人行桥等。
据黄石市众邦公司奥体中心项目经理蔡军介绍,主体育场是按照满足国内综合比赛要求设计、建设的中型乙级体育场。总体外轮廓为正圆形与旁边的全民健身馆及游泳馆共同组成的方形馆形成“左圆右方”的布局,这“一圆一方”的两组建筑沿着纵贯南北的“中央景观带”左右对称布置,通过平台层将方与圆连为一体,体现了“天圆地方”的和谐概念。黄石奥体中心的建成,为黄石承办国际国内高水平赛事、发展赛事经济提供了硬件设施保障。
奥体中心项目工程自2016年6月8日正式开建以来,众邦公司组织各参建单位抢晴天、战雨天,克服暴雨、干旱等困难,组织数千余作业人员奋战在施工现场,掀起一轮又一轮的施工高潮。“为了确保省运会开幕式顺利举办,工程作业都是以小时来计算的,既要高质量,又要高效率。”蔡军说。
本届省运会共涉及我市37个比赛场馆,本着“花小钱、办大事”的办赛理念,按照“新建一批、改造一批、利用一批”的思路,新建类6个、改造类14个、利用类17个,分布在大冶市、阳新县、黄石港区、下陆区、铁山区、黄石经济技术开发区。黄石奥体中心、大冶龙凤山国际钓鱼竞赛基地、湖北师范大学文理学院运动员村、黄石磁湖水上运动临时赛道、黄石铁山国际轮滑运动场和大冶沙滩排球场等新建的场馆,为承接国际国内大赛和市民的体育运动开辟了新的阵地。同时,改造的黄石体育场、小雷山门球场、有色体育馆等一批场馆丰富了全民健身设施供给,形成的城市“15分钟健身圈”提供了更亲民便民利民的健身场所。
一次体育盛会犹如一根丝线,将分布在黄石各地的城市体育功能设施巧妙串联。每个场馆既能满足专项比赛,又能在赛后满足市民健身需求,这就是黄石提出的精细化、高标准办好“惠民省运”,让全市人民共享“惠民省运”成果的目标。
新突破:捷报频传彰显竞技水平
作为一个传统的体育大市,一座体育氛围浓厚、有着雄厚群众基础的城市,黄石竞技体育水平在全国有影响,在全省有地位。本届省运会共设群众体育和青少年体育两大类,77个大项,1307个小项,各项赛事融竞技性、观赏性、互动性、示范性于一体,从办赛、参赛到观赛,对体育事业各领域都起到了极大的催化剂作用。
作为东道主,黄石代表团全体参赛运动员、教练员排除万难,奋勇拼搏,为黄石争光,为省运增辉。本届省运会上,黄石青少年类项目共夺得98枚金牌、105枚银牌、81枚铜牌,总成绩位列全省第二名,展现了竞技体育“黄老二”的实力;群体类项目夺得77枚金牌、49枚银牌、40枚铜牌,总成绩位列全省第一。在闭幕式上,黄石市政府获评“省十五运会承办贡献单位”,黄石代表团获评“省十五运会精神文明代表团”,黄石市体育局获评“省十五运会周期(2015-2018年)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突出贡献单位”,实现了比赛成绩和精神文明双丰收。
其中,体操、跳水、田径、游泳、乒乓、射击等优势和传统项目保持优势。黄石市体操队获得19金22银9铜的突出成绩,金牌总数、奖牌总数、团体总分均获全省第一,并保持连续7次获得省运会该项目领先的地位;黄石田径队健儿在赛场上奋力争先勇夺,交上16金21银16铜、团体总分第二名的优异答卷;黄石市游泳队获得13金22银15铜的好成绩,奖牌总数团体总分均获全省前三;乒乓项目共34人参赛,获4金5银1铜。
同时,过去一些短板项目得到新的突破。如水上项目(赛艇、皮划艇)虽然起步较晚,2016年1月,黄石国乒基地才组建了黄石市赛艇、皮划艇队,但通过在全市各中小学校广泛选材,挖掘了一批赛艇优秀苗子。本次省运会期间共15人参赛,获10金6银6铜的历史最好成绩。同时,重竞技项目一直在我市竞技体育项目中趋于弱势,上届省运会中仅获2金,此次“全面开花”,获得散打1块、柔道2块、摔跤3块、拳击4块、空手道5块、武术6块金牌的突破性好成绩。此外,智力项目也创造历史,首次进入省运会,获得了3块金牌。
青少年类三大球运动中,本次省运会赛场上涌现了一大批体育新星,且全部进入省内前三名。青少年男篮决赛里,黄石的队员们创造了二十几年来的最好成绩,取得了第三名。同时,黄石女篮在三人篮球的决赛中力克劲敌夺得金牌,这也是省运会黄石篮球的历史首金。青少年类足球比赛中,男足U14五胜一平一负位列第二,女足U13五胜一平一负同样位列第二,女足U15五胜二负位列第三,男足U13仅次武汉队获得第二名,超额完成目标任务。
本届省运会最大的亮点是取消金牌榜、总分榜,在项目设置、竞赛规程、参赛资格、奖励办法上也进行了调整。竞赛项目基本覆盖了奥运、全运、全国智运项目和我省传统项目以及具有行业特点和群众广泛参与的项目。为了适应这一改革举措,此次省运会建立与奥运会、全运会衔接,与市、县运动会联动的“五位一体”竞赛体系,以选拔更优人才,提高竞技水平,扩大群众参与度为目标,推动我省体育事业健康发展、转型发展、升级发展。多年来黄石一直注重发现人才、锻炼人才,培养高水平后备人才的积极性,为国家、湖北的体育事业做出较大贡献。截至目前,黄石向国家、省级运动队输送了近500名优秀体育人才,为奥运、全运作贡献。同时,本届省运会增设了许多群众项目比赛,特别是为群众比赛项目提供与竞技比赛项目同等规格、同等标准、同等质量的赛事保障。群众项目中,既有轮滑等时尚流行项目,又有乒羽等拥有深厚群众基础的传统项目,还有太极拳、健身气功等民族体育项目以及棋牌类智力体育项目,尽可能覆盖各年龄阶段、各类人群的喜好,为省运会营造了浓厚的群众体育氛围,切实带动全民健身活动的深入开展。
新成就:体育产业助推转型发展
作为省十五届运动会东道主,黄石体育产业发展无疑成为最关注的亮点之一。
10月9日,由省体育局和黄石市政府联合举办的2018湖北“体育+”招商投资洽谈会在黄石召开,共推出151个招商项目,总投资额1461亿元,涉及体育特色小镇、体育综合体、体育装备制造、文体旅游、休闲度假等行业和产业。
市委书记、市长董卫民说,黄石是兵乓之城、体育之城、冠军之城,这些冠军荣耀既是黄石的闪亮名片,更是推动黄石体育产业大发展的不竭动力。近年来,黄石体育产业步入发展黄金期,体育设施不断完善,全民健身渐入佳境,“体育+旅游、+文化、+康养”等新模式、新业态迅速成长,体育产业已经成为黄石高质量发展的新增长点。黄石将以办好此次省运会为契机,进一步抢抓机遇,将体育产业作为黄石高质量发展的重点战略性产业来打造。
据悉,此次黄石共推出了黄石帆船特色小镇等16个项目,总投资额达160亿元,达近年来最高峰。副市长李丽表示,这充分反映出黄石乃至全省体育事业和产业发展的蓬勃生机,也凸显出体育产业对地区经济协调、创新发展的重要作用。
进入“十三五”以来,我市已建成“体育+”项目8个,总投资额20.3亿元;在建项目6个,总投资额10.7亿元;策划储备项目16个,总投资额超百亿元。
自《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发布以来,我市高度重视、高点谋划、借势发力、多措并举,积极推动体育产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主要有八大亮点:体育综合体建设提档升级形成新龙头,体育竞赛表演市场日益繁荣成为新动力,体育健身休闲业异军突起成为新亮点,体育健身市场方兴未艾成为新气象,体育彩票销售态势持续攀高成为新梁柱,国乒品牌效应日益增强成为新标杆,国有投融资平台顶腰体育产业发展作出新尝试,各类体育产业先进示范基地积极创建丰富了新载体。下一步,我市将以打造乒乓名城为切入点,构建体育产业链条;以体育名人效应为支撑点,培育体育产业品牌;以省运新平台为增长点,巩固体育产业根基;以“体育+”为突破点,发展多元体育产业。同时,借助省运会机遇,争取出台一系列体育产业利好政策,加大体育产业扶持力度,积极创造宽松发展环境,在规划、用地、税收以及发展资金等方面,给体育产业留足发展空间,推动全市体育产业加快发展。
新风向:体育精神激发城市活力
省运会带来的城市变化不仅如此,它对城市服务水平、管理水平、执法水平都是一次大检阅、大促进、大提升。省运会的筹办不仅在硬件设施上改变着城市,也带来城市管理服务理念的提升和优化,促进东道主城市在变革中走向新篇,这些都为市民带来了福祉,极大的增强了市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黄石举办省运会,新建改造了运动场地,也让我们这些老年人锻炼起来更起劲了。”65岁的彭新兰退休的时候就开始跳广场舞,已经跳了五六年了,她在今年8月8日的全民健身日活动中,积极参与了群众展演,向全省人民展示了黄石全民健身的风貌。
湖北师范大学学生刘诗月所在的黄石民族健身操队,也是参加省运会开幕式的方阵队伍。“虽然前期训练很辛苦,每周要训练5天,但是能亲身参与到开幕式是一次十分难得的经历。”
如果说体育场馆、城市面貌这些“大处”,展示的是办好省运会的“硬实力”,那么市民行为风范、志愿者服务等“小节”,展示的则是办好省运会的“软实力”。
据团市委统计,从5月开始,至10月整个省运会期间,累计参与志愿活动的近4000人,约2.5万人次。湖北理工学院机电工程学院大一新生闵海树得知有省运会志愿者报名活动,立马主动参加了,“省运会4年才举办一次,十分难得,能参与其中是我的荣幸,我也希望能为黄石作出一点贡献。”
记住一座城市可能因为一项大型赛事,一个体育明星,一座地标性的体育建筑……体育让城市更具魅力,同时也为城市发展增添新活力。
黄石籍体操奥运冠军李珊珊是本届省运会开幕式的火炬手之一,对于体育运动,她有自己的看法:“体育运动需要更多的后备力量,对于孩子们来说,多参与体育运动,对身体健康十分有利,而且体育运动可以带给孩子们更多体验,是书本上感受不到的,比如挫败感,比如一步步收获成功的过程。可喜的是,现在黄石的家长已经逐步重视体育运动,我们相信,在家长配合下,黄石青少年的体育运动会越来越好。”
跳水奥运冠军刘蕙瑕是湖北大冶人,在这次省运会中担任跳水比赛副裁判长。作为省运会火炬手回到家乡,刘蕙瑕倍感荣耀。她说,这次回来目睹了家乡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奥体中心所处的黄金山地区,印象中曾是一片荒芜地带,现在体育产业让它焕发新颜。
程智鹏也是一名从黄石走出去的优秀运动员,曾多次在国内外射击大赛中荣获佳绩。“我一直在国家队训练,没有机会回来,这一次回黄石看到发展这么快,作为一名黄石人也很自豪。”
一次省运会,是对城市管理者的一次集中培训,也是对城市管理者的一次不可言败的考验;一次省运会,能够鼓舞人心,提升城市凝聚力和向心力,带动城市文明建设,更具鼓舞性和参与性;一次省运会,以公平公正积极乐观的体育精神,传播着整个城市的共同价值理念,增强了市民们在社会转型期的群体意识和现代文明城市市民意识。
体育盛会结束了,但对于黄石来说,一座崇尚体育的城市、一座健康向上的城市、一座充满生机活力的城市正逐步迈入新时代、踏上新征程。
一次盛会,相聚虽时短,影响却绵长。市委书记、市长董卫民曾提出,举办省运会是黄石的一次重大机遇,通过重大节会举办,可以促进体育产业等现代服务业蓬勃发展,是引领城市转型的最好引爆点;可以倒逼城市面貌、功能和产业发展发生深刻变化,是打好三大攻坚战、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省运会32年后再次在我市举行,是复兴黄石的重要标志。
借助省运会,黄石公共体育设施建设水平得到了飞跃发展,城市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全市人民崇尚健康热爱运动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这是一座城市的印记:敢闯敢干的黄石人用一场盛会的成长改变了一座城市的发展。
新体制:组织完善体现城市担当
本届省运会,涉及62个大项比赛在我市举办。分散阶段的比赛时间持续长达约六个月。仅省运会开幕式到闭幕式之间集中比赛阶段,我市接待人数就达2万人以上。这对一座城市来说,是场“硬仗”。
作为市委、市政府“一号工程”,省运会黄石筹委会自成立以来,按照举办一届“安全、精彩、绿色、惠民、难忘”的盛会的目标要求,将筹办工作作为黄石重点任务来抓。
我市先后成立省运会黄石筹委会、黄石组委会明确组织体系,抽调专人集中办公,设立“一办九组(处)”和6大赛区系统推进。并实行筹委会(组委会)领导下的组长负责制、赛区指挥长负责制,做到专班专人协调推进各项筹备工作。围绕37个场馆、62大项赛事明确赛事目标,分别按月度、赛区、赛场、赛事类别梳理赛事需求,制订了赛事服务保障流程图,确保赛事无缝对接、闭环运行。
筹委会(组委会)坚持自上而下顶层设计和自下而上解决瓶颈问题有机结合的工作原则,紧盯省运会供需对接平衡,突出赛前准备、迎宾接待、赛事保障、赛事组织、赛事信息发布等五大板块,构建“六大体系”保障优质服务。
构建市、县(市)区两级服务保障体系,初步摸清接待宾馆、酒店、交通车辆运力情况,细化了各地代表团、裁判员来黄到离黄期间的服务流程,建立了全市统筹的车辆调度机制,努力提供周到细致的服务。制订了省运会安保维稳总体方案,积极开展了“除隐患、查违法、强共治、保安全、迎省运”专项整治等行动,努力为省运会营造平安稳定的环境。以赛场为中心,通过后勤保障工作专班、牵头部门工作专班、属地工作专班、成员单位工作专班联动,构建了水电气、通信、食品卫生、医疗等保障机制,责任落实到人。
作为此次省运会竞训办赛组的主要部门,市体育局承担了青少年类和群众体育类各项比赛的备战和竞赛组织工作。在备战方面,制定实施方案,明确目标任务,有条不紊推进各项备战工作。整合全市资源,将省运会参赛任务划分至市体校等11家单位,推动形成“市队校办”“市队协会办”训练模式,将每个项目落实到具体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同时,出台《黄石市竞技体育奖励办法》,研究制定青少年体育项目(训练基地)考评办法,充分调动了训练人员的积极性。鼓励各项目积极输送后备人才到省优秀运动队集训,以赛促训,不断增强队伍实力。在竞赛组织上,详细制定工作方案,统筹竞赛时间和场地安排,落实竞赛场地要求和器材清单,不断探索办赛模式。良好的竞赛组织能力和高标准的服务保障水平得到组委会和参赛代表队的一致好评。
全市公安机关坚持“平安省运和谐省运”的工作理念,交巡警、特警、治安等警种各就各位,各司其职,为省运会安保交通等工作付出了辛勤的汗水;市食药监局进一步强化措施、落实责任、细化标准,为“全方位、全过程、全角度、全覆盖”交出保障省运会食品安全的满意答卷;作为省运动员村的湖师大文理学院内外多家单位联合为运动员的安全和服务保驾护航……正是全市相关责任部门和单位的用心保障,供水供电、交通消防、食品卫生、社会稳定等各项保障工作才得以顺利开展,守住了人身安全、演出安全、交通安全、设施安全、生产安全、社会安全的底线,把本届省运会办成一次安全、精彩、绿色、惠民、难忘的盛会。
新面貌:场馆变迁落实“省运惠民”
10月8日晚,大冶湖畔的黄石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华灯绽放、流光溢彩,场内已是人声鼎沸、座无虚席,掌声、欢呼声汇聚成一片欢乐的海洋。
在这场开幕式盛典中,在96榀灰白色钢结构主桁架的包裹下的奥体中心体育场犹如一朵巨大的白莲绽放光彩,带给全省人民眼前一亮的惊叹。
黄石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南邻大冶湖、东接汪仁镇,毗邻黄石园博园,拥有“一场两馆”,位于大冶湖生态新区核心区,是此次湖北省第十五届运动会的主场馆。项目总投资为16.99亿元,建设有主体育场、全民健身馆、游泳馆、中间连廊及平台层配套设施、室外训练场地、滨水景观绿地、人行桥等。
据黄石市众邦公司奥体中心项目经理蔡军介绍,主体育场是按照满足国内综合比赛要求设计、建设的中型乙级体育场。总体外轮廓为正圆形与旁边的全民健身馆及游泳馆共同组成的方形馆形成“左圆右方”的布局,这“一圆一方”的两组建筑沿着纵贯南北的“中央景观带”左右对称布置,通过平台层将方与圆连为一体,体现了“天圆地方”的和谐概念。黄石奥体中心的建成,为黄石承办国际国内高水平赛事、发展赛事经济提供了硬件设施保障。
奥体中心项目工程自2016年6月8日正式开建以来,众邦公司组织各参建单位抢晴天、战雨天,克服暴雨、干旱等困难,组织数千余作业人员奋战在施工现场,掀起一轮又一轮的施工高潮。“为了确保省运会开幕式顺利举办,工程作业都是以小时来计算的,既要高质量,又要高效率。”蔡军说。
本届省运会共涉及我市37个比赛场馆,本着“花小钱、办大事”的办赛理念,按照“新建一批、改造一批、利用一批”的思路,新建类6个、改造类14个、利用类17个,分布在大冶市、阳新县、黄石港区、下陆区、铁山区、黄石经济技术开发区。黄石奥体中心、大冶龙凤山国际钓鱼竞赛基地、湖北师范大学文理学院运动员村、黄石磁湖水上运动临时赛道、黄石铁山国际轮滑运动场和大冶沙滩排球场等新建的场馆,为承接国际国内大赛和市民的体育运动开辟了新的阵地。同时,改造的黄石体育场、小雷山门球场、有色体育馆等一批场馆丰富了全民健身设施供给,形成的城市“15分钟健身圈”提供了更亲民便民利民的健身场所。
一次体育盛会犹如一根丝线,将分布在黄石各地的城市体育功能设施巧妙串联。每个场馆既能满足专项比赛,又能在赛后满足市民健身需求,这就是黄石提出的精细化、高标准办好“惠民省运”,让全市人民共享“惠民省运”成果的目标。
新突破:捷报频传彰显竞技水平
作为一个传统的体育大市,一座体育氛围浓厚、有着雄厚群众基础的城市,黄石竞技体育水平在全国有影响,在全省有地位。本届省运会共设群众体育和青少年体育两大类,77个大项,1307个小项,各项赛事融竞技性、观赏性、互动性、示范性于一体,从办赛、参赛到观赛,对体育事业各领域都起到了极大的催化剂作用。
作为东道主,黄石代表团全体参赛运动员、教练员排除万难,奋勇拼搏,为黄石争光,为省运增辉。本届省运会上,黄石青少年类项目共夺得98枚金牌、105枚银牌、81枚铜牌,总成绩位列全省第二名,展现了竞技体育“黄老二”的实力;群体类项目夺得77枚金牌、49枚银牌、40枚铜牌,总成绩位列全省第一。在闭幕式上,黄石市政府获评“省十五运会承办贡献单位”,黄石代表团获评“省十五运会精神文明代表团”,黄石市体育局获评“省十五运会周期(2015-2018年)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突出贡献单位”,实现了比赛成绩和精神文明双丰收。
其中,体操、跳水、田径、游泳、乒乓、射击等优势和传统项目保持优势。黄石市体操队获得19金22银9铜的突出成绩,金牌总数、奖牌总数、团体总分均获全省第一,并保持连续7次获得省运会该项目领先的地位;黄石田径队健儿在赛场上奋力争先勇夺,交上16金21银16铜、团体总分第二名的优异答卷;黄石市游泳队获得13金22银15铜的好成绩,奖牌总数团体总分均获全省前三;乒乓项目共34人参赛,获4金5银1铜。
同时,过去一些短板项目得到新的突破。如水上项目(赛艇、皮划艇)虽然起步较晚,2016年1月,黄石国乒基地才组建了黄石市赛艇、皮划艇队,但通过在全市各中小学校广泛选材,挖掘了一批赛艇优秀苗子。本次省运会期间共15人参赛,获10金6银6铜的历史最好成绩。同时,重竞技项目一直在我市竞技体育项目中趋于弱势,上届省运会中仅获2金,此次“全面开花”,获得散打1块、柔道2块、摔跤3块、拳击4块、空手道5块、武术6块金牌的突破性好成绩。此外,智力项目也创造历史,首次进入省运会,获得了3块金牌。
青少年类三大球运动中,本次省运会赛场上涌现了一大批体育新星,且全部进入省内前三名。青少年男篮决赛里,黄石的队员们创造了二十几年来的最好成绩,取得了第三名。同时,黄石女篮在三人篮球的决赛中力克劲敌夺得金牌,这也是省运会黄石篮球的历史首金。青少年类足球比赛中,男足U14五胜一平一负位列第二,女足U13五胜一平一负同样位列第二,女足U15五胜二负位列第三,男足U13仅次武汉队获得第二名,超额完成目标任务。
本届省运会最大的亮点是取消金牌榜、总分榜,在项目设置、竞赛规程、参赛资格、奖励办法上也进行了调整。竞赛项目基本覆盖了奥运、全运、全国智运项目和我省传统项目以及具有行业特点和群众广泛参与的项目。为了适应这一改革举措,此次省运会建立与奥运会、全运会衔接,与市、县运动会联动的“五位一体”竞赛体系,以选拔更优人才,提高竞技水平,扩大群众参与度为目标,推动我省体育事业健康发展、转型发展、升级发展。多年来黄石一直注重发现人才、锻炼人才,培养高水平后备人才的积极性,为国家、湖北的体育事业做出较大贡献。截至目前,黄石向国家、省级运动队输送了近500名优秀体育人才,为奥运、全运作贡献。同时,本届省运会增设了许多群众项目比赛,特别是为群众比赛项目提供与竞技比赛项目同等规格、同等标准、同等质量的赛事保障。群众项目中,既有轮滑等时尚流行项目,又有乒羽等拥有深厚群众基础的传统项目,还有太极拳、健身气功等民族体育项目以及棋牌类智力体育项目,尽可能覆盖各年龄阶段、各类人群的喜好,为省运会营造了浓厚的群众体育氛围,切实带动全民健身活动的深入开展。
新成就:体育产业助推转型发展
作为省十五届运动会东道主,黄石体育产业发展无疑成为最关注的亮点之一。
10月9日,由省体育局和黄石市政府联合举办的2018湖北“体育+”招商投资洽谈会在黄石召开,共推出151个招商项目,总投资额1461亿元,涉及体育特色小镇、体育综合体、体育装备制造、文体旅游、休闲度假等行业和产业。
市委书记、市长董卫民说,黄石是兵乓之城、体育之城、冠军之城,这些冠军荣耀既是黄石的闪亮名片,更是推动黄石体育产业大发展的不竭动力。近年来,黄石体育产业步入发展黄金期,体育设施不断完善,全民健身渐入佳境,“体育+旅游、+文化、+康养”等新模式、新业态迅速成长,体育产业已经成为黄石高质量发展的新增长点。黄石将以办好此次省运会为契机,进一步抢抓机遇,将体育产业作为黄石高质量发展的重点战略性产业来打造。
据悉,此次黄石共推出了黄石帆船特色小镇等16个项目,总投资额达160亿元,达近年来最高峰。副市长李丽表示,这充分反映出黄石乃至全省体育事业和产业发展的蓬勃生机,也凸显出体育产业对地区经济协调、创新发展的重要作用。
进入“十三五”以来,我市已建成“体育+”项目8个,总投资额20.3亿元;在建项目6个,总投资额10.7亿元;策划储备项目16个,总投资额超百亿元。
自《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发布以来,我市高度重视、高点谋划、借势发力、多措并举,积极推动体育产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主要有八大亮点:体育综合体建设提档升级形成新龙头,体育竞赛表演市场日益繁荣成为新动力,体育健身休闲业异军突起成为新亮点,体育健身市场方兴未艾成为新气象,体育彩票销售态势持续攀高成为新梁柱,国乒品牌效应日益增强成为新标杆,国有投融资平台顶腰体育产业发展作出新尝试,各类体育产业先进示范基地积极创建丰富了新载体。下一步,我市将以打造乒乓名城为切入点,构建体育产业链条;以体育名人效应为支撑点,培育体育产业品牌;以省运新平台为增长点,巩固体育产业根基;以“体育+”为突破点,发展多元体育产业。同时,借助省运会机遇,争取出台一系列体育产业利好政策,加大体育产业扶持力度,积极创造宽松发展环境,在规划、用地、税收以及发展资金等方面,给体育产业留足发展空间,推动全市体育产业加快发展。
新风向:体育精神激发城市活力
省运会带来的城市变化不仅如此,它对城市服务水平、管理水平、执法水平都是一次大检阅、大促进、大提升。省运会的筹办不仅在硬件设施上改变着城市,也带来城市管理服务理念的提升和优化,促进东道主城市在变革中走向新篇,这些都为市民带来了福祉,极大的增强了市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黄石举办省运会,新建改造了运动场地,也让我们这些老年人锻炼起来更起劲了。”65岁的彭新兰退休的时候就开始跳广场舞,已经跳了五六年了,她在今年8月8日的全民健身日活动中,积极参与了群众展演,向全省人民展示了黄石全民健身的风貌。
湖北师范大学学生刘诗月所在的黄石民族健身操队,也是参加省运会开幕式的方阵队伍。“虽然前期训练很辛苦,每周要训练5天,但是能亲身参与到开幕式是一次十分难得的经历。”
如果说体育场馆、城市面貌这些“大处”,展示的是办好省运会的“硬实力”,那么市民行为风范、志愿者服务等“小节”,展示的则是办好省运会的“软实力”。
据团市委统计,从5月开始,至10月整个省运会期间,累计参与志愿活动的近4000人,约2.5万人次。湖北理工学院机电工程学院大一新生闵海树得知有省运会志愿者报名活动,立马主动参加了,“省运会4年才举办一次,十分难得,能参与其中是我的荣幸,我也希望能为黄石作出一点贡献。”
记住一座城市可能因为一项大型赛事,一个体育明星,一座地标性的体育建筑……体育让城市更具魅力,同时也为城市发展增添新活力。
黄石籍体操奥运冠军李珊珊是本届省运会开幕式的火炬手之一,对于体育运动,她有自己的看法:“体育运动需要更多的后备力量,对于孩子们来说,多参与体育运动,对身体健康十分有利,而且体育运动可以带给孩子们更多体验,是书本上感受不到的,比如挫败感,比如一步步收获成功的过程。可喜的是,现在黄石的家长已经逐步重视体育运动,我们相信,在家长配合下,黄石青少年的体育运动会越来越好。”
跳水奥运冠军刘蕙瑕是湖北大冶人,在这次省运会中担任跳水比赛副裁判长。作为省运会火炬手回到家乡,刘蕙瑕倍感荣耀。她说,这次回来目睹了家乡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奥体中心所处的黄金山地区,印象中曾是一片荒芜地带,现在体育产业让它焕发新颜。
程智鹏也是一名从黄石走出去的优秀运动员,曾多次在国内外射击大赛中荣获佳绩。“我一直在国家队训练,没有机会回来,这一次回黄石看到发展这么快,作为一名黄石人也很自豪。”
一次省运会,是对城市管理者的一次集中培训,也是对城市管理者的一次不可言败的考验;一次省运会,能够鼓舞人心,提升城市凝聚力和向心力,带动城市文明建设,更具鼓舞性和参与性;一次省运会,以公平公正积极乐观的体育精神,传播着整个城市的共同价值理念,增强了市民们在社会转型期的群体意识和现代文明城市市民意识。
体育盛会结束了,但对于黄石来说,一座崇尚体育的城市、一座健康向上的城市、一座充满生机活力的城市正逐步迈入新时代、踏上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