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欢迎访问黄石市体育事业发展中心官方网站!  无障碍阅读
中文域名:黄石市体育事业发展中心.公益

黄石市“十二五”体育事业发展规划

    

作者: 来自:市体育事业发展中心时间:2016-08-28 09:06

“十二五”期间,黄石市群众体育蓬勃发展,竞技体育实力不断增强,体育设施日趋完善,其他各项体育工作也取得了长足进步,体育综合水平有了较大提高,“十二五”体育事业发展规划各项目标任务已基本完成,现将有关情况总结如下:

一、主要目标任务完成情况

1、群众体育。全民健身组织网络进一步健全,健身活动向品牌化、大众化、多元化发展,群众体育工作队伍数量、质量进一步增强,体育人口比例不断提高,群众体育争先创优工作成效明显。市、县(区)两级政府相应成立了实施全民健身计划领导机构,80%的街道(乡镇)建有体育组织、90%社区(行政村)建有全民健身组织。全市拥有市级体育社团及体育类民办非企业单位共计61家,已超额完成目标任务,其中40个单项体育协会每年开展各级各类群体活动100余次,参与者逾百万人次。全市共建社区健身辅导站点、晨晚练点800多个,农村乡村体协组织500多个。截至目前,全市各级各类社会体育指导员人数达到4000人以上,全民健身志愿服务者达到城市人口的1.5‰,已完成目标任务。近年来,我市圆满举办了黄石市第九届运动会、首届“磁湖户外运动节”、“我是球王”全市乒乓球民间争霸赛及传统的元旦长跑、登山、畅游等大型活动,市民的健身意识进一步增强。

2、竞技体育。全市后备人才培养输送网络持续健全,形成市体校、大冶、阳新少儿体校、下陆区少儿体校,以及全市40所传统项目学校、19所国家青少年体育俱乐部、46所校园足球学校的后备人才培养格局,为我市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全市目前拥有市体校这一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大冶全国排球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国乒基地全国乒乓球训练基地、市体校湖北省级武术后备人才基地。我市每年向上输送的优秀运动员均排名全省前列。在2013年第十二届全运会上,我市代表队获得3金4银1铜,参赛人数及金牌、奖牌数均局全省之最。在2014年仁川亚运会上,黄石籍刘蕙瑕获得了双人10米跳台冠军。在2014年湖北省第十四届运动会上,我市代表团获得了131金67银44铜,赛会成绩位列全省第三。同时,我市通过积极争取,成功获得了2018年湖北省第十五届运动会承办权,为城市发展赢得了历史性机遇。

3、场地设施。近年来,我市按照“项目化、工程化、责任化、时限化”的要求,先后建成了一批公共体育设施,较好满足了人民群众的需求。建成了总投资3亿多元的多功能的黄石体育馆,总投资2亿元的国乒基地重建工程,完成了主体工程,其中B区场馆已基本完工,游泳馆于2013年开放,体操馆已于2015年投入使用,乒乓球也将于年内对外开放。总投资15亿元的省运会重点场馆黄石奥体中心,位于黄金山核心区,占地870亩,含两场两馆,即一座3-3.5万人座席的体育场、1500-2000人座席的游泳馆、一座全民健身馆、一座10片左右的露天网球场。投资2亿元的大冶市体育公园主体工程已完工,今年将竣工。阳新县拥有体育馆和游泳馆,铁山区投资3500万建成了群众文体中心,黄石港、下陆区率先建成了社区多功能笼式体育场样板工程,下陆区将投资800万元新建下陆区体育场。同时,我市小型多样化全民健身工程也日益完善,全市各社区均建有全民健身路径,全市现有登山步道5条,农民健身工程936个,乡镇农民健身示范工程7个,社区、农村体育设施覆盖率分别达到100%和70%。与此同时,公共体育场馆设施利用率进一步提高,体育设施的管理维护更加规范,目前我市人均享有的体育设施面积达1.22平方米。

4、体育产业。体育用品休闲健身等服务产业不断发展,体育场馆运营、体彩销售等逐步壮大,体育产业整体实力逐步提升。体育彩票销售在完成每年目标任务的基础上逐年攀升,2014年突破2亿元,同比增长28%。黄石体育馆、体育场、综合训练馆等场馆为市民提供健身服务的同时,通过承办各类会展、赛事、演出等活动,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步发展。近五年来,我市通过承办乒乓球女子世界杯赛、全国乒乓球锦标赛、第二届全国社会体育指导员素质大赛、环中国国际公路自行车赛、洲际女篮巅峰争霸赛等国内外高水平赛事,使赛事经济取得了长足发展。

二、规划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总体上看,“十二五”规划实施进展顺利,但一些制约体育事业发展的深层次问题仍然存在,主要表现在:

一是体育工作合力尚未真正形成,体育的外部环境需要进一步优化。近年来,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体育工作,经费投入,政策保障,部门协同力度等明显加大。但是面对人民群众日益增长体育需求的新形势,公共体育服务提供主体、渠道多元化的格局并未形成。县市区体育机构和职能在弱化,基层体育组织相对薄弱,活力不强,社会体育指导员的作用未充分发挥。市场提供公共体育服务能力较弱,体育产业企业处于微小状态。一些工作缺少政策支持和协同配合,推进的力度显得不够。

二是体育自身改革创新力度不大,制约体育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转变体育发展方式和政府职能进展不快,体育社会组织尚不能完全承接政府职能转移,体育部门既管又办的现象还不同程度的存在。全市各类体育场馆利用水平不高,企事业及学校场馆对外开放配套政策不健全。竞技体育社会化有待加强。市场监管体系尚未形成,产业活力有待增强。

三是体育发展不平衡不协调问题仍然突出,区域体育、人群体育发展均有待加强。事业强、产业弱的格局没有得到根本扭转。受经济发展水平制约,体育发展的地域差距明显,经济薄弱地区的体育经费投入不足。人群体育也有明显差距,幼儿、成年人、老年人肥胖率呈增长趋势,工薪阶层体育锻炼意识不强,体质不容乐观。农村基本公共体育服务有待加强,城乡居民体质差别依然存在。

三、“十三五”体育事业发展目标任务

“十三五”时期,我们将充分借助省十五运会的机遇,以把黄石建设成为“运动之都“为目标,促使我市体育事业再上新台阶。具体到2020年,我们将完成并达到以下“四个更加”的工作任务:

1、城乡公共体育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建成黄石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大冶市体育公园、新国乒基地等一批大型公共体育场馆。推进县(市)区 “四个一”体育工程建设,乡镇、行政村、城市社区体育设施覆盖率达100%,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2平方米。市级体育协会组织100个,各类体育俱乐部100个,社会体育指导员5000名,实现体育社会组织和社会体育指导员“学校、乡村、社区全覆盖”。

2、市民身体素质更加健康。体育健身成为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方式,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达到100万,占总人口的40%以上,城市人均寿命达到77岁,城乡居民达到《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合格人数比例达90%以上。

3、竞技体育水平更加提高。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系进一步健全,优秀苗子不断涌现,我市向国家、省输送优秀运动员数位于全省前列,各项目运动水平处于全省第一方阵前列。黄石籍运动员进入国家队有较厚实的人才储备,在国际国内大赛上取得优异成绩为国争光。

4、体育产业实力更加增强。推动体育产业成为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培育体育产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争取1-2项国际或全国赛事固定在黄石举办,培育一批地方品牌赛事活动,体育健身休闲产业初具规模,体育产业业态齐全,消费需求愈加旺盛,人均体育消费达到1400元/年,体育产业总规模达100亿元,体育产业年增加值年增长15%以上,体彩销售达5亿元/年。

在推进体育事业“十二五”规划各项目标任务中,市体育局奋发有为,克难奋进,取得了一定成效。“十三五”时期,市体育部门将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进取,以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顽强拼搏的工作态度,真抓实干,奋勇争先,为实现我市体育事业全面发展不懈奋斗,为鄂东城市建设做出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