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紫外线辐射强度大,很容易损伤眼睛、灼伤皮肤,应该尽量避免在强烈阳光下进行户外运动。
黄石户外运动救援队负责人李炜表示,上午11点到下午3点这个高温时段,老、弱、病、幼人群要避免长时间在阳光下曝晒。无法避免时,一定要做足防晒措施:穿防晒服,带太阳镜、遮阳帽、草帽或打遮阳伞。
除此之外,夏季运动时要合理、及时补水。
运动后会流失大量的汗液,而汗液中主要含有的电解质是钠和氯离子,还有少量的钾和钙等。运动强度越高、运动环境的空气流动性越差,流失的汗也就越多。运动后才去补充普通的白水,不仅不能补充运动所损失的电解质等物质,反而会增大排汗,严重者还可能造成脱水。
黄智勇是黄石的一名私人健身教练,并且是美国国家运动医学会NASM注册私教。他在刚入夏的时候,就给自己的学员们提供了夏季运动补水方式:运动前补充200ML左右的水分,以带糖分和带盐分的水为主,或是矿泉水亦可,给肾脏的水盐代谢以充足的时间,使体液平衡和渗透压调节到最佳状态。
“因为当人们感觉口渴时,身体已经进入到轻度脱水的状态,这个时候的运动表现已经下降了20左右。”黄智勇说。
在运动中,补水只需要注意少量,但是次数要多,即使不感到口渴也要饮水,防止体力丢失后的注意力下降而不慎把水倒太多呛到气管。
黄智勇告诉记者,很多人认为运动之后要多喝水,其实这也是错误的。“运动之后补水也要少量,并持续性地补充。”
户外运动防暑防蛇需重视
“炎炎夏日,户外运动还要注意防暑。”黄石二医院急诊科医生柯友刚说,气温过高,人的胃肠功能因受暑热刺激,其功能就会相对减弱,容易发生头重倦怠、食欲不振等不适症状,甚至引起中暑,伤害健康。
柯友刚介绍,一旦在户外运动时发生中暑,应将病人抬到阴凉通风处躺下休息,然后给病人解开衣扣,并用冷水毛巾敷在病人的头部和颈部。同时还可以服用仁丹、十滴水(适于中暑所致的头昏、恶心呕吐、胸闷腹泻等症)、藿香正气水(暑天因受寒所致的头昏、腹痛、呕吐、腹泻突出者)。如半小时之内没有好转,应尽快送去医院或拨打急救电话。
入夏后,蛇也开始随意出没,尤其毒蛇在天气闷热,特别是持续高温的早晚时段,毒蛇最容易出没。
大冶旅行者户外俱乐部负责人彭云给出的建议是,户外运动时,特别是穿越、登山的时候,应该注意穿长裤、长袜、深筒鞋。万一被蛇咬,要尽快在被咬部位靠心脏一侧用绳捆扎(每10分钟松开一次,防止坏死),减少毒液回流心脏,并找到水源,清洗创面、取出毒牙,挤出或者用塑料瓶吸出(避免直接用嘴吸)。
另外,户外运动时不熟悉的野花、野果不要轻易品尝;带足饮用水,不轻易饮用野外的生水。有可能在水源的上游有动物的残尸、含有有毒重金属的矿藏等。
学会选择专业装备和团体
在夏季进行户外运动,我们看到的更多的是蓝天白云,青山绿水,一眼望去,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然而,大自然在带给大家快乐和健康的同时,也充满了各种各样危险和不确定因素。
大冶旅行者户外俱乐部负责人彭云告诉记者,初入户外运动者必须认真对待,从学会“害怕”开始,尊重生命,与此同时还要储学会备个人体能。
户外运动是一项对装备有专业要求的运动,前期需投入一定经费。同时要选择适合自己的场地,如果不是专业的驴友,不要轻易尝试高山、悬崖等专业运动场地。所以在进行户外运动时,要选择安全、专业的户外装备。
“建议新手尽量选择正规户外团体。专业户外俱乐部一般会有活动预案,具备完善后勤保障和联络系统。”彭云说,相比之下自发团体活动盲目性和随意性就很大,出现问题的几率会大大增加。
在这个唤醒健康的时代,户外运动已不单单是老板们的“贵族运动”,它已经融入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其中,一个时尚的运动方式在慢慢成型。这个运动绝不是冒险和探险,没有安全保障的项目是绝对不能做的,没有安全把握的路径绝对不能涉险。
运动后应注意的小细节
首先,不要立即停下来休息:比如长跑后逐渐改为慢跑、再走几步、揉揉腿,做几下深呼吸。这样能使快速血液循环慢慢平稳下来,有利于肌肉中乳酸的清除,消除疲劳。
第二,剧烈运动后口虽渴也不宜一次性喝水过多,应采用“多次少饮”的方法喝水。
第三,不宜马上洗冷水澡、游泳、吹风或用空调。否则会带走身体很多热量,使皮肤温度下降过快,极易引发伤风、感冒、气管炎等疾病。
第四,剧烈运动后不要立即游泳或进行冷水浴,由于肢体温度和水的温度相差悬殊,也易发生小腿抽筋。要等汗不再出,再进行游泳或冷水浴较为妥当。